文章

她,为写稿学习古文物知识 他,为采访跑到郑州……——访《颍淮之光》部分作者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25 19:32:43    

为把采访对象写“活”,向他学习专业知识;为采访到豫剧大师本人,奔赴异地;为求证细节,烈日下寻访……脱胎于《颍州晚报·文艺百年》栏目的《颍淮之光》一书一经出版便引发阜阳文艺界的关注,记者对话了部分作者,听他们讲述采写过程中的经历。


  常法秀:要达到“我熟悉,我佩服,我热爱,我必须写”的地步  

  “想把人物写‘活’,你得先成为他的‘学生’,学习他工作的专业知识,深入观察他在工作中的状态,达到‘我熟悉,我佩服,我热爱,我必须写’的地步。《国家文博研究馆员、著名文博学家:韩自强》一文的作者常法秀说。  

  今年93岁的常法秀,是一位离休老新闻工作者。1949年参加工作的她,1951年到阜阳日报社工作,直至离休。  

  常法秀采写的人物之一,是国家文博研究员、著名文博专家、原阜阳市博物馆馆长韩自强。  

  常法秀与韩自强相识,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一次,常法秀到北京出差,无意间遇到了韩自强。在韩自强居住的一间七八平方米小屋里,她看到了不少阜阳出土的汉简。当时韩自强在进行保护性清理,并试图把汉简上的内容“破解”出来。原来,阜阳汉简出土后,被送到国家文物局,并从阜阳抽调一批文物工作者到北京帮助整理,其中就包括韩自强。  

  “韩自强有三个子女,他一人在北京坚守,这种精神感动了我,我当时就决定,要好好采访一下他。”常法秀说。  

  在京工作10年,韩自强完成任务,回到阜阳。常法秀听闻后,立即对他进行了采访。  

  常法秀说,采访中一个比较大的难点就是,韩自强研究的古文物专业性比较强。“想写好他,自己也得懂一点文物方面的知识。”于是,她在采访中,请韩自强一遍遍讲解古文物知识,像学生一样做好“随堂笔记”,回去后再学习。写好的采访稿也请韩自强一一把关。  

  1987年,常法秀采写韩自强的通讯报道,发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当时的文稿是4000多字。她在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了后来采访内容,文字达到8000多字,发表在《颍州晚报·文艺百年》栏目,做到了内容详实、人物故事鲜活,得到读者和业内人士的认可。  


  韩光:驱车到郑州采访豫剧大师  

  《豫剧表演艺术家、豫剧现代戏奠基人:高洁》一文的作者韩光,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安徽省美协会员。他所采写的人物,是豫剧《朝阳沟》中“拴保娘”的扮演者高洁。  

  高洁,1934年生于界首,1岁时随家人迁往临泉县城,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豫剧现代戏奠基人之一。  

  2021年,接到采写高洁的任务,刚开始韩光也是比较迷茫。“我了解很多她在艺术上的成就,但关于她的人生经历等资料不成系统,如果能找到她本人采访就好了。”  

  韩光辗转找到居住在合肥的原临泉梆剧团一位负责人,通过其了解到高洁定居在郑州。  

  与高洁联系后,韩光当即就和另外几位老同志一道,驱车前往郑州,对高洁进行了深入采访。采访过程中,高洁回忆起了在临泉生活的美好时光。高洁的丈夫也是临泉人,讲述了他和高洁相识相爱的点点滴滴。  

  “找到她当面采访后,写出的人物形象很丰满,作品出来后觉得这一路辛苦都值了。”韩光说。  


  常玉坤:采访五个月,修改二十五稿  

  《正气启家 德艺育人》一文的作者常玉坤,今年73岁,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省书法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常玉坤的这篇文章写的就是著名画家叶延昶先生。他还记得,当时为了写这篇稿件,他找到当年与叶延昶一起在大院生活过的侄子——86岁的叶维武,进行了20多次的采访。  

  随后,常玉坤还与叶维武三次赴一职高(原四临中)进行实地考察,并与原四临中学子99岁的杨立身、96岁的张修业共同制作了“四临中校园旧址鸟瞰图”,更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情况。  

  除此之外,常玉坤还为《颍州晚报·文艺百年》专栏写了多篇稿件,让他印象最深的,就是2022年6月接到写皖北著名教育家胡乐菁的邀约。当时,得知胡乐菁两个女儿还健在,常玉坤辗转找到胡乐菁大女儿——原五中退休数学教师胡绍明,还联系上胡乐菁远在国外的小女儿胡绍光。向两人了解了胡乐菁的生平等情况,还多次登门找图片资料,整理胡乐菁留下的书籍、笔记等。


  常玉坤还告诉记者,他在采访中了解到,阜阳三中新校区有一条“乐菁路”。他当即骑自行车去寻访。绕着校园转了两圈没找到,打听后才知道这条路是在校内。后来,联系到学校工作人员后才得以拍下“乐菁路”的路标照片,核实了这一情况。当时,由于天气炎热,往返20余里,回到家时常玉坤头晕脑涨、心跳加快。“喝了两杯茶,休息了好长时间才慢慢缓过来。”


  “为了写一个人物,前后采访5个月,修改25稿。”常玉坤回忆,由于了解到的胡乐菁的事迹较多,他刚开始的文稿写了1.8万字,由于版面有限,最后在报纸上呈现出来近9000字。



  张华东:为收集资料多方求索  

  “我与‘文艺百年’栏目特邀主持人王秋生先生合作采写了张贞一这个人物。为了收集他的相关资料,可以说花费了不少心力。《腕底丹青灿云霞 沉珠埋玉到几时》一文作者张华东,提及当初的采访经历感慨道。

  张华东,今年62岁,现为阜阳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理事。而他所采写的张贞一,是一位成就卓著的阜阳籍画家,也是安徽“画坛五老”之一,于1985年去世。  

  “张贞一虽是阜阳人,但主要生活、工作地在芜湖,要了解他的经历,最好能找到他的亲朋好友。”张华东说。  

  张华东听说张贞一的弟弟曾在阜阳三中教过书,但查询档案发现,对方早已退休多年,没人能说清其及家人在哪。此后,他又委托芜湖的书画界朋友寻找张贞一的家人,也没有结果……采访线索一度中断。

  为完成采访任务,王秋生、张华东没有放弃,两人扩大搜索面,从张贞一曾在安徽省立第八中学工作过这一线索,查询相关资料,以及从张贞一的学生回忆录中获取了一部分资料。一个偶然的机会,王秋生找到张贞一在阜阳的一位熟人(时年98岁),向他了解了与张贞一交往的点点滴滴,收集到的资料就渐趋完整,最终完成了稿件。

全媒体记者 储继明 通讯员 马晴晴 文/摄

相关文章

贺宴临池烟宁爱如朝露已晞小说整本+后续(爱如朝露已晞)清爽版阅读

姜楚楚也在这一刻彻底的疯了,她终于明白了,活着比死还要痛苦。她不是没有想过死,池洲白和贺宴临的人无时无刻不在看着她,甚至为了她不找到一点能使自己死亡的东西。她的房间变得空空荡荡,什么东西都没有。他们还找医生给姜楚楚打了那种会使人无力的针,姜楚楚现在除了活着以外,和一个尸体毫无区别。一时间池洲

2025-05-01 20:40:36

不怨过往,不盼未来:+后续+结局(姜郁薄城锦王若若)最新章节列表_不怨过往,不盼未来:+后续+结局(姜郁薄城锦王若若)不怨过往,不盼未来:+后续+结局在线阅读

“姜郁,你欠我一个孩子,我们再要一个孩子好吗?”那瞬间,我只想跟他一起沉沦,好忘记那些令人窒息的心酸往事。可下一秒,我却眼尖发现他颈边有暧昧的红痕。鼻尖还传来若有似无的香水味,那是王若若身上的味道。我如坠冰窖,猛然将他推开。薄城锦错愕的看着我,难掩悲色。“姜郁,你把我当什么了,供你消遣的狗吗?喜欢

2025-05-01 20:30:00

心如远山枯如木,爱恨别再言在线(池慕笙)最新推荐_最新推荐心如远山枯如木,爱恨别再言在线(池慕笙)

养妹把她一直暗恋的苗疆少年介绍给了我认识,她命令他脱掉衣服学狗叫,还指着对她百依百顺的池慕笙骄傲炫耀: “都跟你说了吧,慕笙哥虽然家里穷了点人孤僻了点,但他长得超级帅,对我也超级好,连身材都是男人中的佼佼者,这下你不能再说我骗你了吧。” 我怔怔看着卑微的池慕笙,眼里划过一抹心疼,鬼使神差的,我将

2025-05-01 19:19:00

献热血 迎五四 太原多家单位团体参加无偿献血活动

5月1日,市血液中心传来消息,为弘扬五四精神,传递社会正能量,“迎五四 致敬青春献热血”无偿献血活动在为民服务中心南广场举行。此次活动累计献血近3.5万毫升。本次活动由山西省青年志愿者协会、山西省红十字协会志愿者协会、太原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太原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龙城铁骑大队、太原市社会保险管理服务

2025-05-01 19:16:00

盛景太匆匆:最新小说(宁若曦沈砚舟)全文阅读

《盛景太匆匆:》免费阅读!这本书是宁若曦创作的一本言情,主要讲宁若曦沈砚舟的故事。讲述了:当晚,宁若曦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梦里是第一次见到沈砚舟的场景。那年她十八岁,跟着父亲去参加沈家的晚宴。他穿着笔挺的黑色西装站在钢琴旁,修长的手指端着香槟,眉眼如画。她对他一见钟情。后来她大着胆子偷吻他....

2025-05-01 18: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