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大众观察·山东麦收第一线丨“良种田”里产好粮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13 06:23:00    

产量稳、品质高、耐盐碱……山东主要小麦品种表现稳定

“良种田”里产好粮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一粒小小的种子,关系着粮食安全。作为种业大省,山东的小麦品种今年表现如何?正值小麦大规模收获时期,记者走访种植户,了解几大主要品种今年的收获情况。

济麦22——

“从没让俺们失望过”

6月9日,鲁西南平原上,金黄的麦浪在收割机的轰鸣中伏倒,枣庄滕州鹏宇家庭农场负责人龙振存抓起一把麦粒,指尖传来的饱满触感一如往昔,“种了近20年‘济麦22’,从没让俺们失望过。”

龙振存脚下的这片麦地,播种了我省种植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济麦22”——这个由山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品种,连续12年保持全国种植面积第一。

龙振存是附近有名的种粮大户,拥有600多亩土地,种植过多个小麦品种。“今年种了‘济麦22’‘鲁研951’和‘济麦70’等五六个品种,前两种的种植面积最多。”作为种植经验丰富的老手,龙振存有自己的一套种粮方法论。“不能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要种一些近几年高产的品种,比如‘鲁研951’‘济麦70’;再种一些产量比较稳定的品种,如‘济麦22’,这样可以保证最终的产量。”龙振存说,“如果只种一个品种,遇到干旱、病害,损失可能会比较大。”

龙振存估算了一下,今年自己种植的“济麦22”的产量不如“鲁研951”和“济麦70”。“种植‘济麦22’不是为了追求高产,主要起稳产的作用。”龙振存解释,“这么多年,我也尝试过不少新品种,‘济麦22’无论什么年份都能丰收,这样的好品种就是种粮农民的定心丸。”

记者从山东省农科院了解到,“济麦22”多年来保持推广面积全国第一,因为其突出的广适性与稳定性,曾创下我国冬小麦单产纪录。目前,“济麦22”已成为我国小麦育种的“黄金亲本”,据不完全统计,以“济麦22”为亲本培育的审定品种超过130个,它已成为用作亲本和研究材料最多的小麦品种。

济麦44——

“粮商们都喜欢,面粉厂找上门”

6月11日,潍坊市寒亭区高里街道一空桥村惠民农作物种植合作社的一万余亩小麦迎来丰收季。“我们的小麦粒儿大、琥珀色,粮商们都喜欢。”一空桥村党支部书记张萍拨弄着饱满的麦穗说。

合作社种植的优质强筋麦“济麦44”,不仅产量高,品质更是上乘。“已经有3家面粉厂找上门了,我就许了一家。”张萍说,这家面粉厂已经合作了4年,半个月前就开始联系,这几天又催了两三次。因为品质高,“济麦44”比普通小麦每斤能多卖8分到1毛钱。

“今年的产量比去年每亩地又多了50多公斤。”张萍向记者展示了一条信息,这条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小麦栽培团队科研人员李华伟发来的信息显示,6月10日,测产验收组对两车5个地块的小麦进行测产,第一车平均亩产量797公斤,第二车平均亩产量754公斤,与一空桥村农户模式的380公斤亩产量形成鲜明对比。

2018年通过审定的“济麦44”,此前实打最高单产808.6公斤,创全国超强筋小麦高产纪录。连续三年为全国第一大强筋小麦品种,曾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6月11日,潍坊市寒亭区高里街道一空桥村,万亩小麦迎来丰收。

济麦60——

“节水抗旱耐盐碱,表现非常理想”

在黄河入海口,东营市垦利区盐碱地上的麦田呈现着别样的景象。淡黄色的土壤表层泛着盐霜,但麦穗依然饱满低垂。这块平均盐碱度3.3‰的土地,曾被视为农业禁区,如今“济麦60”让昔日的不毛之地焕发生机。

2023年,“济麦60”在含盐量3.65‰的地块创下亩产497.1公斤纪录,次年又将纪录提升至511.88公斤。该品种抗倒伏能力强、结实性好,在中度盐碱地推广价值显著,多次在省级、国家级旱地生产试验中位居第一,入选耐盐碱小麦推荐品种。

“我们合作社约有3000亩土地,主要种植‘济麦60’,预计6月15日开始收麦。”东营市丰彩农业负责人田兆山说,“整体来看,今年和去年表现差不多,预计亩产也能到500多公斤。”

“盐碱地种植小麦困难比较多,地力比正常土地差,所以要多施肥、勤浇水,关键还要挑选耐盐碱的好种子。‘济麦60’在节水抗旱耐盐碱方面的实际表现还是非常理想的,500多公斤的亩产量对于我们盐碱地的种植户来说,已经是突破性的了,我们非常满意。”

(大众新闻记者 许金星 张文艺 张蓓)

相关文章

“麦田守望者”徐淙祥

7月的清晨,雨丝初歇,空气里飘着湿漉漉的土腥气。徐淙祥踩着田埂上的泥土走进玉米地,胶鞋溅起细碎的泥浆。  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千亩示范田里,新播的玉米比上次来又蹿高了一大截,叶片被雨水洗得发亮,绿得能掐出汁来。  徐淙祥蹲下身,用粗糙的手指拨开松软的土壤,能看见新根在土里盘得结实,像无数只小手牢牢抓着

2025-07-25 09:31:00

从试错种植到科学选种 内蒙古“田间超市”助农优中选优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乌兰察布7月20日电 题:从试错种植到科学选种 内蒙古“田间超市”助农优中选优中新网记者 张林虎种子质量关乎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共建60个“看禾选种”平台,展示面积逾7300亩,集中示范粮食作物和特色经济作物品种2000余个,为农民搭建起选种的“田间

2025-07-20 17:35:00

沈阳“菜篮子”形势喜人:大白菜产量暴增89%,鲜切花产量近6000万枝,北虫草成新贵

记者7月9日从沈阳市统计局获悉,今年上半年沈阳市降水量充沛,土壤墒情良好,新建、改造提升农业设施项目促进全市蔬菜、瓜果生产较快增长。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24年全市新建、改造日光温室6800亩,冷棚1500亩,为今年经济作物生产奠定基础。上半年,蔬菜种植面积46.5万亩,同比增长2.5%;瓜果种植面

2025-07-10 08:25:00

山东省第一批“万兆+人工智能(AI)”园区试点项目名单公示

7月8日,山东省通信管理局、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发布通知,公示山东省第一批“万兆+人工智能(AI)”园区试点项目名单。记者获悉,济南钢城经济开发区和济南国际招商产业园起步区片区入选。通知称,根据《关于开展“万兆+人工智能(AI)”园区试点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山东省通信管理局、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

2025-07-09 10:24:00

公安局副局长拟提拔!

6月29日,山东省德州市委组织部 发出任职公示。公示说,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有关规定,现将拟任职干部情况予以公示。 兰善文,男,汉族,1977年8月生,在职大学,中共党员。现任德州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二级高级警长,拟任市直部门单位正县级领导职务。兰善文早年毕业于 山东省淄博

2025-07-03 09: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