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10:29:0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唯珂 广州报道
关税战深入,企业传导深入,GE医疗不断面临新的“大考”。
4月4日,美国医疗影像设备巨头GE医疗股价跌15.96%,市值蒸发超50亿美元。
当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告,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34%关税;同日,商务部宣布,对原产于美国、印度的进口相关医用CT球管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对进口医用CT球管发起产业竞争力立案调查。
在生产端,CT球管是CT设备的核心部件。GE医疗相关医疗影像设备产品,目前已能在中国境内生产部分整机,但CT球管、超导磁体等核心部件仍依赖进口,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不足,进口依赖度超过80%。
与此同时,中国是GE医疗全球范围内重要的生产基地。有接近GE医疗的相关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以北京基地为例,GE医疗全球销售的CT设备中超60%产自北京,设备出口额占北京医疗机械出口额约50%。
在销售端,目前中国已经成为GE医疗的全球第二大市场,尤其是在国内高端影像设备方面,GE医疗占市场主导地位,与飞利浦、西门子医疗等企业,共同占据了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
BTIG分析师Ryan Zimmerman的数据显示,中国市场约占GE医疗2024财年销售额的12%,其在中国生产制造的产品,包括成像和超声设备,约有70%在中国境内销售。
在中国宣布对美加征关税前,美国于4月2日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最低10%的“对等关税”,其中,对中国加征的“对等关税”为34%。
4月6日,商务部召开美资企业圆桌会,GE医疗在内的20余家美资企业代表参会。会议强调,关税问题的根子在美国,希望美资企业追根溯源、澄清因果,发出理性声音,采取务实行动,共同维护全球产供链稳定,促进合作共赢。
启动调查
公开资料显示,医用CT球管是美国对华医疗器械产业链中实施限制、垄断的关键环节。
反倾销调查申请书显示,国内医用CT球管市场长期被国外企业所垄断,美国和印度申请调查产品在中国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具有绝对的话语权和市场影响力。2022年至2024年,申请调查产品的绝对进口数量呈增长趋势,所占国内市场份额高达40%以上且呈上升趋势。
申请人控诉,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突破和成熟,且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国内产业开始对美国和印度厂商构成威胁。因此,为了进一步抢占和控制中国市场,并借此打压国内产业的发展壮大,美国和印度厂商开始利用自身的品牌优势、竞争优势,进一步低价对中国市场大量倾销申请调查产品,并对国内产业造成了全面的冲击和损害。
此外,应国内产业申请,商务部还对相关产品发起了首起产业竞争力调查。
申请人提交的初步证据显示,中国医用CT球管产业起步较晚,产业处于发展期。受进口产品冲击,国内产业经营困难,产业竞争力受到不利影响。申请人据此请求商务部就进口对国内产业及其竞争力的影响开展调查。
据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负责人答记者问,两起调查的区别在于,一是产品范围不同:产业竞争力调查涉及进口的医用CT球管产品,反倾销调查仅涉及自美、印进口的部分滚珠轴承医用CT球管产品;二是调查内容不同:产业竞争力调查是一项事实性调查,关注相关产品进口对国内产业及其竞争力的影响。
产业竞争力调查是一项事实性调查,不针对特定国家和地区,不影响正常贸易。反倾销调查针对来自特定国家和地区进口产品的不公平竞争行为,调查机关可根据调查结果作出是否采取反倾销措施的决定。
Zimmerman认为,GE医疗的前景可能取决于相关CT球管是进口到中国还是在当地生产制造。商务部是否将GE医疗和其他跨国公司视为本地实体,也可能影响监管决策对公司参与招标过程和在中国这一重要市场销售能力的影响。
CT球管是GE医疗在中国市场医学影像业务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供应链稳定性直接影响GE医疗在中国市场的设备交付与成本控制。
有华南医药行业研究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若无法实现核心部件国产化或获得政策豁免,继续从外进口,GE医疗可能在生产成本与销售价格方面受到影响,进而或将面临市场份额持续萎缩、全球竞争力下降的风险。
在华增长困境
过去较长一段时间,GE医疗都位居中国CT市场第一名。但近几年,GE医疗“行业一哥”的地位似乎在受到挑战。
“即便没有关税这事,GE医疗想要守住在华市场份额也不容易。”前述研究员说。
2024年,GE医疗在中国区没能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财报数据显示,GE医疗在中国区去年营收23.6亿美元,对比前期27.85亿美元,减少了15%。
与此同时,随着联影、东软、迈瑞等国产品牌的崛起,国内CT市场竞争正日趋激烈。自2022年联影医疗在国内CT市场份额首次超过GE医疗后,联影医疗继续保持领先地位至今。尤其是在强调一切自主可控的时代背景下,政策对中标产品的国产化率设置了门槛,GE医疗等外资企业想要守住中国市场就必须加速本土化进程。
已经在华经营了一个世纪的GE医疗,深谙政策导向,早早开始布局,在北京、无锡、天津、上海等多地建立生产基地。且目前来看,GE医疗的本土化战略已取得一定成效。今年3月,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揭晓的超声集采项目招标结果显示,GE医疗是本次唯一中标的外资品牌。
该项目总预算高达1.9亿、总计200套超声设备,GE医疗仅中标13套,中标总金额936万元。剩下的全被迈瑞、东软等国产厂商拿下。
在高端市场地位“松动”,中低端市场“失守”的现状下,GE医疗等外资品牌持续面临着中国市场份额的流失。此外,在国产厂商以价换量的竞争策略下,外企也被迫降价导致利润缩水。
“未来集采规则可能会进一步向国产化倾斜,届时国产化率低的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可能进一步被挤压,国产升级或将加速。”前述医药行业研究员进一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能否在未来3~5年内实现核心部件全面国产化,并重构适应中国市场的敏捷供应链,可能是影响GE医疗等外资品牌在中国高端医疗设备市场的领先地位能否被联影等企业取代的关键因素。”
(实习生孙伟对本文亦有贡献)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相关文章
乌克兰当地时间5月1日,乌克兰第一副总理兼经济部长斯维里坚科在社交媒体上透露,根据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达成的协议,她与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共同签署了《美乌重建投资基金成立协议》,即此前各界所称的“美乌矿产协议”。乌副总理斯维里坚科在当天公布的协议内容中的第四项
2025-05-01 08:39:00
共话绿色低碳转型何以扮靓“美丽重庆” 这场国际合作圆桌会干货多多
第1眼TV-华龙网讯(陈雨)“重庆在低碳绿色发展中做了大量工作,低碳绿色技术、投资和产业已成为重庆产业转型升级、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新动能。”“包括重庆在内的中国众多城市积极探索绿色金融、海绵城市建设,大力推进储能项目落地,一系列创新实践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注入新动能。”……4月28日至30日,中国环境
2025-05-01 02:16:00
4月29日,在上海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调研。就在四天前,4月25日,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人工智能发展和监管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AI所谓全球竞争的焦点,美国的关税和管制政策,让中美之间的人才、技术交流遭遇限制,是否会阻碍中国发展?对此,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
2025-04-30 22:21:00
外企在中国|与中国伙伴互学互鉴 “learn from China”成新潮流
贴近市场、执行效率高、积极学习、擅长创新......近日,德莎胶带、默克、霍尼韦尔等多家外企的高管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中国企业飞速成长,具备诸多优势。如今,与中国伙伴互学互鉴、共同进步已成为外企在华发展的“新潮流”。(采访剪辑:宫宏宇、吴家驹;配音:黄晓溪;翻译审校:张东方、莫
2025-04-30 17:38:00
国台办微信公众号发布《联大第2758号决议系列答问》还原事实、正本清源 引发两岸广泛关注
中国台湾网4月30日讯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今天上午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主持本次新闻发布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记者:国台办微信公众号日前发布《联大第2758号决议系列答问》,引发两岸关注。陆委会对此称,“联大第2758号决议未提到台湾,也未确认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部分,更未
2025-04-30 11: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