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营收与净利润双创历史新高,贵州茅台以不变应万变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5 17:41:00    



图片


2024年贵州茅台拟现金分红总额约647亿元,这已经是茅台连续三年现金分红超600亿元



文 | 刘亚杰

编辑 | 管东生


4月2日晚间,贵州茅台(600519.SH)发布了2024年年报,并公布现金分红方案。随着数据渐次呈现,茅台也再一次用数字证明了实力。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茅台实现营业总收入1741.44亿元,同比增长15.66%,其中营收1708.99亿元,同比增长15.71%;实现利润总额1196.39亿元,同比增长15.41%,其中归母净利润862.28亿元,同比增长15.38%,营收、利润再次创下新高。

同样创下新高的还有分红。按照计划茅台2024年度拟分红346.71亿元,叠加已经落实的2024年度中期分红,年度分红额近647亿元。

业绩稳步增长,分红持续增加,当白酒市场正在向理性消费阶段性演进时,也许茅台面对的不止有挑战,还有机遇。

2024,新的高峰

2024年,白酒消费市场结构性调整继续深入,一些白酒品牌销量及销售额甚至呈现断崖式下滑,但茅台的成长一直呈稳健状态。

无论1741.44亿元的营业总收入,还是862.28亿元的归母净利润,均高于年初发布的业绩预告的数据(1738亿元与857亿元)。年初,茅台定下“2024年营业收入增长15%”的目标,如今再次超额完成。

按照产品线细分,茅台飞天酒与系列酒表现同样理想。2024年公司茅台酒营业收入1459亿元,同比增长15.28%,其他系列酒营业收入约247亿元,同比增长19.65%。

为推动业绩快速增长,茅台通过多种方式维系直销渠道与经销商渠道发展的动态平衡。根据不同渠道业绩增量来看,两种模式均保持着整体向上的增长势头。

虽然总有观点认为茅台已经触及增长“天花板”,但拉长时间维度不难发现,“天花板”论正在被打破。

第三方统计数据显示,自从2016年触及1358.36万千升的历史性高点以后,中国白酒产能开始下行,到2023年已缩量至629万千升,白酒企业优胜劣汰加剧;但从茅台的表现来看,缩量并不存在。

自2015年以来的十年内,茅台保持着营业总收入20.12%、归母净利润21.01%的CAGR(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年复合增长率),整体趋势从未改变。

尤其是茅台酒的表现,2024年的销售额增速为15.28%,2015-2024年销售额CAGR为14.52%,24年增速高于近10年复合增长率,证明2024年茅台酒的增长势能高于中期平均水平——市场不仅没有停止消费茅台,甚至有采购力度上升的趋势。

茅台酒与系列酒稳定出货,经销商与消费者热情仍在,高质量的经营成为茅台发展的常态。自2020年以来,茅台的收现比始终维持在1以上,销售回款能力很强;同时净现比也能维持在健康状态,“自我造血”能力突出。

对投资人而言,净资产收益率(Return On Equity,ROE)与投资回报率(Return On Investment,ROI)是衡量企业价值的重要指标。汇总2015年以来的历史数据,可见2024年茅台36.02%的ROE以及35.23%的ROI,都是最近10年时间内的最高值。可见茅台通过股东权益创造利润的能力突出。

更为关键的是,茅台2024年的拟现金分红总额约647亿元,这已经是茅台连续三年现金分红超600亿元。要知道,2019年茅台年度分红总额为214亿元,这六年的时间里茅台分红的CAGR达到24.77%。

无论营收与净利润的“双位数”增长,还是营收增速15.66%超过15%年度目标,或者仍在不断创下历史新高的各项数据,都能够证明现阶段茅台稳中有进。

理性消费时代的机遇

客观而言,能在2024年延续增长态势,对茅台来说也并非易事。

中国酒业协会曾发布行业研究报告表示,2023年是中国酱酒行业的一道“分水岭”。之前,市场消费热情高涨,即使酒企纷纷扩产,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为平衡市场供需,部分酒企频繁调整旗下产品价格,某酒企甚至出现一年之内7次调价,却依然不愁销量。

有统计数据显示,受非理性消费情绪的影响,“酱酒热”大行其道。2019年至2023年全国酱酒行业产能由55万吨升至75万吨,销售收入规模由1350亿元升至2300亿元,推出售价2000元甚至更高价的白酒成为众多品牌追求的目标。

不过2023年后,中国白酒消费开始逐步“退烧”,通过营销抢占消费者认知的现象正在减少,性价比和实际需求成为主导消费决策的关键因素,市场正进入“消费理性+价格理性”的双理性时代。

“同样是高端白酒,为什么不选茅台呢?”白酒业内人士周琦(化名)表示,2024年消费者开始做“减法”:“双理性”消费戳穿了冲动消费期出现的泡沫,将鱼目混珠的产品挤出市场。

一直以来,茅台都是行业中追求品质、打造精品的集大成者。为酿造一瓶高质量的美酒,茅台建立高质、稳定、成熟的供应链,始终遵守5大工艺流程、30道工序、165个工艺环节的精雕细琢,用五年的岁月沉淀,精益求精、精雕细琢,坚守严格的质量把控体系,自然得到市场的充分肯定。

这一点,从需求侧的数据能够得到印证。一直以来,“先款后货”都是酒企运营的常规模式,最终让预收账款(合同负债和其他流动负债)成为酒企业绩“蓄水池”。“水位”的不断升高,意味着未来收入释放得以有效保障。

作为国内白酒行业龙头,茅台的“蓄水池”一直稳定在高位,2024年茅台预收账款108.15亿元,稳定维持在百亿元规模之上,可见不仅经销商对品牌未来销售预期持乐观态度,愿意拿出真金白银提前锁定货源,而且折射出消费端“供不应求”仍是常态。

“在高基数的背景下,如此增长幅度不仅体现茅台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也反映品牌价值持续提升,更体现“三期叠加”——宏观经济周期、白酒行业发展周期、茅台自身调整周期相互叠加的背景下,管理层推动消费者人群转型、消费场景转型和服务转型已初见成效。”

正如酒业独立评论人肖竹青所言,虽然外部环境复杂,但市场需求仍然旺盛,茅台酒渗透率还在提升,这一点从茅台的每股销售额表现可见一斑:2024年该数值达到138.63元,是自2015年以来的最高值。

只有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所以从诸多方面看,这次行业退烧,使得茅台在高端白酒市场更具优势。

迈出国际化步伐

在众多数据中,地区营收数据表现让各方看到了“不一样”的茅台。

拉长时间的维度,2015-2024年的10年间,茅台国外市场的营收从16.08亿元增至51.89亿元,CAGR达到13.9%,同期国内市场营收从310.46亿元增至1654.23亿元,CAGR达到20.43%;聚焦2024年的表现,两大市场同比增速分别为15.79%与19.29%。

因此不难得出结论: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国内市场已经成为茅台稳固的基本盘,能够确保业绩稳定增长;同时,国外市场正在快速崛起。
发布年报时,茅台同步公布了未来的主要目标,计划在2025年实现营收同比增长9%左右,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11亿元。达成上述目标,既需要国内市场起到“压舱石”和“稳定器”的作用,又需要充分挖掘国外市场的增长潜力。

客观上,在推进国际化的过程中,茅台并不缺少优势,这主要体现在四方面:

首先是市场现状类似。“人们并未大幅减少饮酒量,而是想要喝得更好,而不是更多,甚至开始更主动地饮用烈酒。”从帝亚吉欧CEO戴布拉·克鲁(Debra Crew)的观点不难看出,不光国内市场强调“少喝酒,喝好酒”,国际市场也是一样,不需要茅台做“基因重组”式的战略调整。

其次是品牌优势明显。截至目前,茅台以872.98亿美元的品牌价值,已经连续七年稳居凯度“BrandZ最具价值中国品牌100强”酒类品牌第一的席位,首次跃升至中国品牌100强第二位;在英国“Brand Finance全球烈酒品牌价值榜”中,茅台以501亿美元的品牌价值,第9次蝉联榜首,这些荣誉也为茅台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产能建设增速。一旦国际市场被打开,茅台需要尽快提升产能以填补国际市场缺口。财报数据显示,自2020年以来茅台存货规模正在不断加大,同时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加快。无论茅台酒基酒设计产能还是系列酒设计产能,都将在2025年释放,或将有效缓解需求压力。

第四,渠道商要求高。虽然国外营收增速正在加快,但国外经销商数量并没有快速提升,2024年更是比2023年少了2家。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茅台已经启动国外经销商的甄选工作,对相关机构的能力和质量都有极高的要求。由此可见,茅台选定海外经销商同样要求很高。

目前,或者自饮或者赠送,众多高净值海外华人始终维持着定期采购茅台的习惯,这个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的白酒品牌,在海外华人文化圈中已部分获得认可。“海外市场购买力稳定释放,能够支撑起一个百亿元规模的市场。”营销专家李克表示。

消费品牌最重要的是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经历了时间洗礼的茅台,其品牌效应早在全球华人心中留下了烙印,这也是茅台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如果海外市场能够如期打开,对茅台的投资者而言,会有更多的预期空间。

图片

责编 | 王祎


图片

相关文章

嘉里建设香港半山豪宅“缇外”6亿港元售出一套顶层大宅

观点网迅:9月10日,嘉里建设旗下香港九龙半山豪宅“缇外”(MontVerra)以招标形式售出第3座7楼顶层相连大宅,成交价为港币6亿元,创下2025年九龙一手分层住宅新高纪录。据悉,成交单位为“缇外”第3座7楼顶层相连大宅,实用面积为8564平方呎,连5659平方呎天台,属五房五套房加四间工人房间

2025-09-11 00:02:00

16.77万吨!中国人今年预计吃掉这么多大西洋三文鱼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高江虹“2025年,中国大西洋三⽂⻥市场规模预计可达167700吨。”挪威海产局中国区总监毕思明9月9日在北京透露,中国三文鱼市场正释放出前所未有的潜力,截至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已跃升为大西洋三文鱼的全球第六大出口市场,并在全球前十大市场中实现了最快的增长。今年1月至8月,挪威对华

2025-09-10 15:11:00

周度销冠丨招商·朝棠揽阅取得1.59亿元销售额

9月1日至9月7日,北京新房共成交432套,成交总面积达5.08万㎡,成交总金额29.32亿元。其中,招商·朝棠揽阅以30套、0.27万㎡、1.59亿元的网签成绩,成为全市新房网签金额冠军。据悉,该项目位于通州区永顺镇,分为东区和西区,南侧可看河景。截至目前,两区均取得预售证,共网签276套房,西区

2025-09-08 14:12:00

比亚迪回应国内纳税总额问题

有网友近日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发帖向比亚迪公司询问:“25年上半年净利润155亿,缴纳税款271亿元,税款占据的金额相对来说是非常大的。请问税款为什么这么多?有没有抵消税款的方式?” 比亚迪于9月3日回应:“您好!公司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2024年全年、2025年上半年国内纳税总额分别约为510亿元

2025-09-03 21:02:00

新华都实业20亿私募债券获深交所通过

观点网讯:9月3日消息,深交所信息平台显示,新华都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非公开发行的可交换公司债券项目状态已更新为“通过”。此次债券面向专业投资者,发行总额为人民币20亿元,类别为私募。据观点新媒体了解,该债券由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承销。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

2025-09-03 08: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