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戴思兰:“花卉强国”筑梦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14:11:00    

来源:【绿色中国】

文/铁 铮 洪 艳

2022年,贵州大学林学院副教授白新祥带学生在野外科研和种质资源调查,发现了一个报春苣苔的新物种。这位毕业十几年的博士把这个新物种命名为“思兰报春苣苔”,以表达对自己的导师戴思兰悉心培养的谢意。

戴思兰是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1984年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一直从事观赏植物遗传育种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40多年来,她紧紧围绕菊花开展育种和研究工作,培养了大批像白新祥这样的学生。这位知名专家低调内敛,温文尔雅,像菊花一样散发着淡淡的芳香。

研究菊花为报国

戴思兰的导师陈俊愉,是中国观赏园艺界的泰斗、中国工程院院士。她追随导师从事菊花起源的研究工作,从此与菊花结下了不解之缘。

戴思兰清楚地记得,陈先生总是骄傲地说“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拥有任何国家都不可比拟的丰富的花卉种质资源。但他心中却总有一个解不开的结:中国虽然是花卉资源大国,却不是花卉强国。产业化和商品化生产的花卉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还不多。导师常对她说:一定要研究出更多的属于我们中国自己的产业化和商品化的花卉,这就是我们的报国心。从那一刻起她明白了,在导师的心中,菊花是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

陈俊愉院士早年在丹麦获得硕士学位后,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阻碍,毅然携妻带女回到中国,励志投身祖国的建设事业。不管遇到什么坎坷险阻,他坚守信念,始终把爱党爱国铭记在心,兢兢业业为中国花卉事业奉献着所有。他病重住院时,还在为即将出版的《菊花起源》一书做最后的校注。他是中国第一位栽培植物品种登录国际权威,历尽千难万险,就是要为中国在国际园艺界争得一席之地,就是为了让中国从花卉种质资源大国向花卉强国迈进。

戴思兰说,花凝人生,香满乾坤,是陈院士热爱国家、热爱花卉事业的真实写照,也是我们应该秉持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她从导师那里得到的不仅仅是学术的滋养,更重要的是信仰的传承。从那时起,她就把自己的事业和爱国紧紧地连在一起了。

她和研究生一起完成的关于“菊花品种及其近缘种间亲缘关系的遗传研究”,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她领导的课题组围绕菊花研究,发表了400多篇学术论文,出版了2部菊花专著。她努力让中国声音和中国菊花的故事响亮在世界园艺学舞台上。

△戴思兰和学生在一起

在育种上,她带领团队获授权菊花新品种48个、北京市良种4个、授权专利6项;培育的中国传统大菊品种“东篱碧波”,经过天坛公园菊花技师的栽培,在2022年北京菊花文化节上获得“菊王”的称号;研发的盆栽小菊新产品,入选2008年奥运会用花,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发的特等奖。她带领的团队被评为第一批“北京市育种研发创新团队”。

2019年,戴思兰牵头成立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菊花产业国家创新联盟”并出任联盟理事长,牵手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凝聚更多力量共同把中国菊花产业做强做大。联盟自成立以来,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开展协作创新,促进资源共享,推动共同进步。积极开展菊花文化宣传和科普工作,扩大中国传统菊花文化影响力;鼓励成员单位发挥自身优势,开展菊花基础生物学研究、新品种培育和产业技术研发;积极联系菊花科研和企事业单位,不断吸收优秀成员单位。目前联盟成员总数已达到33家。

育得桃李满天下

在陈俊愉院士精神的鼓舞下,戴思兰一直坚守在菊花育种和研究的领域里,研究内容覆盖了菊花品种的起源和演化、历史文化发展、种质资源收集、评价和保育,以及多种观赏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在艰难、曲折,甚至有些孤独的漫长科研路上,是菊花凌霜不凋、坚韧不拔的品格,一直激励着她前行探索、深耕不辍。

每一次有了新的科研成果,都会听到好多的祝贺和赞美,她总是很淡然。有朋友问:什么才是她最看重的?她说,是有志向的学生。

△戴思兰在为学生授课

40年多来,她像陈俊愉先生教导自己那样教导自己的学生,希望把从恩师身上学习到的知识、技术和精神,毫无保留地教授给学生们。把恩师的故事讲给学生们听,告诉他们什么是园艺科研人的爱国心,她鼓励学生们以陈俊愉先生为榜样,为实现花卉强国目标贡献一生。

戴思兰就像爱花那样爱自己的学生。她注重因材施教,鼓励个性成长结合专业发展。她帮扶困难学生,替家境贫寒的学生交学费。在她的课题组里,90多位本科生完成了毕业论文,毕业了66位硕士研究生和40位博士研究生。她还获得了“宝钢优秀教师”“全国林业教学名师”“北京林业大学十佳研究生导师”“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等一长串荣誉,获评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可在她心中,什么都比不过学生们的成长。

“花卉强国”代代传

戴思兰给自己的团队起名“东篱苑”。她希望,无论是已经毕业还是在读的学生们都能有欣赏朴实自然的“采菊东篱下”的审美,都能有坚忍不拔的菊花精神,更希望他们能够把中国菊花的研究、文化和产业发扬光大,融入强国复兴的中国梦。

她总是说,自己是幸运的,有幸能蒙诸多先辈教诲,继而能够与学生们教学相长。她说,能为国家培养高级人才,更是一种荣幸。人终有老去的一天,但是当看到培养的学生们大都成为了花卉研究领域的研究人员和高等院校教授花卉的教师,亦或是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共同为国家、为民族延绵花卉事业,就感到特别欣慰。

△戴思兰指导学生科研​

她指导的白新祥博士女儿出生后,她用白博士负责种养的菊花名品“白玉翎管”给他女儿取名“白玉翎雪”。如今白玉翎雪总会自豪地给别人说起“菊花老师给菊花博士女儿起菊花名字”的故事。

白新祥博士发现新物种的论文发表后第一时间,给导师戴思兰发来微信。他说:“致敬戴思兰老师在花卉领域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上的卓越成就和巨大贡献!学生白新祥携学生命名苦苣苔科报春苣苔属新物种为‘思兰报春苣苔’。特此致敬!”

依照惯例,植物学研究中发现新物种的人有权给这个植物命名。命名可以是形态学性状,可以是地点名称,也可以是值得纪念的历史事件或者人名。学生发现了一个植物新种,用自己导师的名字予以命名,以表达对导师的敬意与感激,于是,植物界多了一种叫“思兰”的报春苣苔。

收到微信后,戴思兰半天都没有说出话。她真想告诉已离开了11年的恩师:陈先生,我没有让您失望,您的学生,您学生的学生,在继续着您毕生致力的事业,直到永远。

《绿色中国》 A(上半月) 2025年01月号

本文来自【绿色中国】,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文章

吴艳妮透露2025年目标,再谈“抢跑”事件:感谢讨厌我的人,让我获向前奔跑的动力

2025年3月底,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在南京举行。女子60米栏半决赛中,中国选手吴艳妮以8秒01的成绩创造新的全国纪录。2012年,十五岁的吴艳妮开始跟随杨辉练习跨栏,至今已经十三年。面对《体坛零距离》节目的镜头,杨教练谈起对吴艳妮的第一印象:“小姑娘一点不怯场,之前没练过跨栏却不怵障碍物。”她承认,

2025-05-01 11:23:00

共话绿色低碳转型何以扮靓“美丽重庆” 这场国际合作圆桌会干货多多

第1眼TV-华龙网讯(陈雨)“重庆在低碳绿色发展中做了大量工作,低碳绿色技术、投资和产业已成为重庆产业转型升级、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新动能。”“包括重庆在内的中国众多城市积极探索绿色金融、海绵城市建设,大力推进储能项目落地,一系列创新实践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注入新动能。”……4月28日至30日,中国环境

2025-05-01 02:16:00

竞逐AI高地 中国如何“闯关”?

4月29日,在上海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调研。就在四天前,4月25日,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人工智能发展和监管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AI所谓全球竞争的焦点,美国的关税和管制政策,让中美之间的人才、技术交流遭遇限制,是否会阻碍中国发展?对此,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

2025-04-30 22:21:00

外企在中国|与中国伙伴互学互鉴 “learn from China”成新潮流

贴近市场、执行效率高、积极学习、擅长创新......近日,德莎胶带、默克、霍尼韦尔等多家外企的高管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中国企业飞速成长,具备诸多优势。如今,与中国伙伴互学互鉴、共同进步已成为外企在华发展的“新潮流”。(采访剪辑:宫宏宇、吴家驹;配音:黄晓溪;翻译审校:张东方、莫

2025-04-30 17:38:00

吉林汪清一路边树林惊现野生东北虎,当地镇政府:它可能是在巡视自己的领地

近日,有网友发视频称,自己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乘坐大巴时遇到了一只野生东北虎,其矫健的身姿吸引了多方关注。网传视频截图据了解,当时该目击者乘坐大巴经汪罗线荒沟岭附近,大家发现路边树林有一只老虎,客车停了几分钟,乘客们在车内隔着玻璃与老虎对视。老虎走远后还曾回头张望。4月30日,汪清县罗子沟

2025-04-30 17: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