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1:58:00
编者按:解读时事政策,挖掘文化底蕴,弘扬主流价值观,在枣庄市委网信办指导下,大众网枣庄开辟网络评论品牌栏目《君山观潮》,传播枣庄好声音,汇聚枣庄正能量,努力打造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网络评论品牌栏目。
□特约评论员 生淑娴
清明,是中国人“慎终追远”的情感密码,更是跨越千年的文化基因。当春雨浸润枣庄的土地,台儿庄古城的青砖黛瓦间飘起新柳,铁道游击队纪念馆的英烈雕像前摆满鲜花,这个承载着追思与希望的节日,正以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方式,展现出时代的新内涵。它不仅是踏青扫墓的仪式,更是精神根脉的守望、文明风尚的传递,以及对“家国”二字的深刻诠释。
追思先烈:在红色坐标中锚定精神航向。枣庄的清明,总带着一抹滚烫的红色。台儿庄大战纪念馆里,弹孔墙前的默立、英烈名录前的凝视,让“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悲壮化作具象的精神图腾;铁道游击队纪念碑下,少先队员们佩戴的红领巾与墓碑上的红星交相辉映,“微山湖上静悄悄”的歌谣里,流淌着永不褪色的家国情怀。先烈们用热血铸就的精神丰碑,既是枣庄这片土地的英雄注脚,更是当代枣庄人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中攻坚克难的力量源泉。正如台儿庄古城修复时保留的弹痕遗址,让历史的痛感成为警示与激励——当我们在“强工兴产·项目突破”的赛道上前行时,先烈们“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勇气,正是破解“卡脖子”难题、突破发展瓶颈的精神利刃。
慎终追远:在家族记忆中守护文化根脉。清明的仪式感,在枣庄乡间的家族谱牒里,在滕州“鲁班庙会”的祈福中,更在每家每户“插柳寄情”“蒸面燕”的习俗传承中。墨子“兼爱”思想孕育的和睦家风,奚仲造车蕴含的创新精神,通过清明祭祖时的家训讲述、祠堂修缮时的集体参与,转化为最鲜活的文化基因。这种对家族记忆的珍视,不是简单的怀旧,而是对“家”与“国”关系的生动诠释。峄城石榴园里的家族聚餐多了年轻一代的身影,铁道游击队后人在短视频平台讲述祖辈故事,传统习俗便有了新生传播的生命力。文化传承的本质,正是让古老智慧照进现代生活,在代际对话中凝聚“家和万事兴”的共识。
文明新风:在绿色祭扫中书写时代答卷。今年清明,枣庄各地街头的鲜花店格外热闹,薛城区公墓区的“时空信箱”里塞满书信,市民政局推出的“云祭扫”平台吸引数万市民线上献花,这些变化背后,是“绿色清明”理念的深入人心,也见证了枣庄以制度创新推动祭扫方式的蝶变。这种变革并非对传统的背离,而是文明的进阶。滕州市的志愿者在烈士陵园义务讲解时,山亭区的村民自发清理墓地周边环境,“祭之以礼”的核心从未改变,改变的是更符合时代要求的表达方式。正如古运河畔的春风拂过新植的绿林,每一片新叶都在诉说“对逝者最好的告慰,是让这个欣欣向荣的世界更清洁、更温暖、更有希望”。
踏青向新:在生机勃发中传递希望力量。清明的另一重深意,是“向生而行”。市中区的青檀寺迎来踏青客,滕州市的油菜花田成为网红打卡地,人们在追思之外,更在自然中感受生命的律动。这种“慎终”与“追远”的平衡,暗合枣庄转型发展的轨迹。从资源型城市到生态宜居城市,从“工业锈带”到“创新绿谷”,正如台儿庄古城夜晚的灯光秀,将历史故事投射在运河水面,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如此生动。这座城市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展现的韧性,恰似清明时节破土而出的新芽,既要铭记来时的路,更要勇敢拥抱春天。指引我们在清明中读懂“传承”与“创新”的辩证法,在城市发展中找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正确打开方式。
站在翼云山之巅俯瞰枣庄,清明的雨雾笼罩着这片充满故事的土地,古城墙下的新柳正在抽枝,工业园里的机器轰鸣与田野里的春耕号子遥相呼应,网络评论区里“致敬先烈”“守护传统”的留言不断刷屏。站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十字路口,我们始终相信,当追思的烟火气与时代的文明风相遇,当个体的情感记忆汇入城市的发展脉络,清明便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节日,而是一次关于“我们是谁、我们要走向何方”的集体作答——在缅怀中汲取力量,在传承中开创未来,这或许就是清明给予枣庄,乃至所有中国人最珍贵的礼物。
相关文章
一座古老的文庙,承载着半座城市的历史记忆,更凝结着文化根脉的精神象征。历经岁月洗礼的昭通文庙,经过精心修缮后,将以崭新面貌向世人展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这座昭通古城的精神核心,可追溯至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时任昭通知府孙思庭将“昭阳书院”迁址于文渊街,更名为“凤池书院”。时
2025-09-06 18:34:00
澎湃新闻记者 张未央 “历史文化传承需要辩证思维,既尊重历史真实,又彰显时代精神;既保留原貌原状,又加强引导解读。”针对绍兴鲁迅故里景区标志性的“鲁迅夹烟”景墙被投诉一事,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官方公众号“浙江文旅政务”8月27日推送评论文章。近日,鲁迅故里景区门口的“鲁迅夹烟”景墙被投诉引发广泛关
2025-08-28 12:33:00
来源:环球网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伟大抗战精神,如巍峨的丰碑,矗立于民族记忆深处;如不熄的火炬,照亮伟大复兴征程。抗战精神,承载着家国情怀与民族气节,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激荡在每一位中华儿女心中,成为激励一代代中国人克服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2025-08-20 10:44:00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牛浩俨)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深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抗战精神,8月13日,汉江监狱组织“三新”民警赴湖北万里防护用品有限公司参观红色文化纪念馆,“沉浸式”研学开展党史党纪教育。党史党纪教育活动现场。邱梦阳 摄在红色文化纪念馆,万里公
2025-08-14 19: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