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7:17:00
四月的歌乐山,松柏苍翠,晨雾未散。
清晨,烈士陵园的石阶上已缀满露水,像撒落一地的泪珠。烈士群雕默然矗立,像一簇凝固的火焰。
4月3日10点,2025年重庆市社会各界“赓续·2025·清明祭英烈”集中祭扫活动在歌乐山烈士陵园举行。
92岁的刘明慈与弟弟、妹妹、侄儿早早地来到烈士陵园。扶着汉白玉栏杆拾级而上,一步,两步……刘明慈数不清爬过多少次台阶,只记得每次来,那些被露水浸透的往事便漫上来。
父亲是开县(今开州区)临东乡人,194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利用教书先生的身份,在乡里传播革命道理,积极发展党的组织。同年4月,在王家坡小学被敌人逮捕。1949年11月27日在渣滓洞遇害,牺牲时只有42岁。
刘明慈记得,父亲走的时候,也是一个4月,那时自己只有15岁,一晃,已经过去77年了。
如今,父亲与他的狱友们安葬在歌乐山脚下,而她,也离开开州老家,住在了歌乐山。她说,每当风声掠过松枝的沙响,她恍惚听见父亲温柔的叮咛。
清明节祭扫,每年这个时节,刘明慈总是会起得比平时更早一些,早点与从老家开州来的弟弟妹妹汇合,一起去父亲墓前献一束花。
烈士刘文蔚之女刘明慈(右二)、刘明元(右三)。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石涛 摄
歌乐山下,烈士墓前广场上,黄白菊花组成的“祭”字庄严肃穆,8个由红白花朵组成的花篮整齐排列,簇拥着“一一·二七死难烈士之墓”墓碑,满含无尽哀思。
烈士家属的队伍里,刘明慈一家很特别,他们每个人身上都背着大包小包,“昨晚刚从开州上来,里边是洗漱用品,下午就要赶回去了。”
89岁的刘明志老人拄着拐杖,走起路来有些蹒跚,也许是舟车劳顿,他看起来更加疲惫。但即便如此,这样的祭扫活动他从没有缺席过。
刘文蔚烈士。图片来自网络
从开州到歌乐山近300公里,那是血脉里的归途,是跨越时空的追思。
今年,刘明志与姐姐刘明慈、妹妹刘明元和小儿子刘剑锋一起来祭扫,“受到爷爷的影响,家里的小辈有很多都选择了当教师,我也入伍十几年,就是想为国家做点什么。”此时,刘剑锋忽然读懂了自己军装上的徽章——那些凝固在1949年的心跳,正在新时代的春风里重新搏动。
照片墙前,刘明志拄着拐杖俯下身,浑浊的眼睛早已噙满泪水,手指细细描摹碑上照片里父亲永远年轻的面庞。那个总在油灯下教他写下“明志”二字的父亲,永远定格在了1949年的深秋。
歌乐山烈士陵园,市民手拿鲜花表达对烈士的哀思。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石涛 摄
也许在这一刻,这些耄耋之年的老人才能畅快地哭,是啊,在父辈眼里,他们还是那群十来岁的孩子。
刘明慈和刘明志把额头轻轻抵在冰冷的石碑上,风掠过姐弟俩银白的发梢,陵园里的黄菊正在晨光中舒展花瓣。
晨雾散尽,这漫山遍野的生机里,藏着七十七年未曾褪色的思念。
第1眼TV-华龙网 曹妤/文 首席记者 冯珊/审核
相关文章
泛黄的奖章就是无声的教科书,从一个人的执着到一家人的信念,平凡岁月里淬炼出的精神火种,终成照亮时代的璀璨星河。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探访多个劳模家庭,求解劳模家庭的精神密码,探寻支撑时代脊梁的深层力量。“我们家的人都有点倔”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赵莎莎大冶一家三代五劳模尹夏红 2014年荣获湖北省“五一
2025-04-30 08:01:00
黄骅像。 黄骅市档案馆供图 河北省黄骅市羊二庄镇大赵村一处广场,柏树吐出新绿,海棠花在风中绽放。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缓步上前,为黄骅烈士雕像敬献鲜花。这位八旬老人,是黄骅烈士的女儿黄鲁彬。 广场北面是黄骅烈士牺牲地纪念馆,进门左侧的土屋当年曾是私塾,有地下党员在此传播进步书刊,后来一度成为村
2025-04-21 17:10:00
【我们的节日•清明】清明祭英烈 重走长征路——渭源县龙亭学校开展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暨红色研学活动
又是一年春草绿,春风落日寄哀思。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4月2日,渭源县龙亭学校组织部分党员教师及团员前往渭源县坡儿红军烈士陵园,开展了“清明祭英烈 重走长征路”祭扫烈士墓暨参观陇右工委地下临时印刷所遗址红色研学活动。献花·致敬革命先烈在渭源县坡儿红军烈士陵园,全体师生整齐列队,脱帽肃立,默哀
2025-04-07 10:04:00
今日永州讯(江华特约记者 熊洋)近日,江华沱江镇二小组织学生与家长来到烈士公园,开展 “弘扬英烈精神,争做薪火传承人”主题活动,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活动伊始,现场氛围庄严肃穆,同学们先后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歌声坚定有力,激昂的旋律在烈士陵园上空回荡。随后,全体少
2025-04-07 08: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