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1 09:37:00
人工智能训练师、数字手工艺设计师、跨境电商运营管理师、智慧仓运维员……这些数字经济时代催生的新职业,是时代赋予劳动者的机遇。同时,这些新职业融合了互联网应用和数字经济发展,融合了技术发展驱动与劳动模式创新,具有劳动关系灵活、工作内容多样、工作方式弹性、创业机会互联等新特点,对拓展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提出了新要求。
在“快”与“慢”中平衡技术进步与人文价值,铸牢新时代工匠精神根基。面对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知识体系重新构建以及培育模式变化多样等挑战,若劳动者缺乏对事业的情感、意志、行动的持续投入,是很难形成扎根岗位执着奋斗的足够动能的,更难形成深层次的职业价值认同。为此,在“快”与“慢”中达成技术理性与厚德载物的平衡,淬炼宏微相济、道技相成的新时代劳动品质迫在眉睫。从“求快求新求变”的技术进步要求看,劳动者需要主动适应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自觉将传统的工匠经验和工艺技术纳入人机协同、创新加速迭代的“快车道”;从“求慢求稳重积淀”的匠心文化传统看,“慢工出细活”的定力、“十年磨一剑”的韧劲、“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不能丢,“器以载道”的造物智慧、“终身一艺”的慢工哲学和生命践行等精神内核须传承好。
在“合”与“分”中深化产教融合,搭建培育新时代工匠人才的优质平台。《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指南》等系列重要文件的出台,既推动形成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的强大合力,又根据不同类型主体的职业特质,量身定制差异化教育策略与实施方案,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育人格局。例如:职业学校聚焦“技术技能型工匠”培养,强调工艺精度与操作规范,依托“模块化”课程体系和“双师型”师资队伍,实现技能熟练度与产品合格率的双重提升。高等学校聚焦“工程创新型工匠”培育,重点塑造学生的系统思维与创新能力,依托科研平台构建“学科交叉”课程体系,提升创新成果转化率和技术应用水平。“职普融通”的改革措施则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加快形成科学、规范、长效的大国工匠育人模式。又如,面向产业工人群体,采取岗位练兵、技能竞赛和师徒结对等举措实现能力进阶;面向职业院校、应用型高校学生,通过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入,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面向社会人员,充分利用相关职业培训、社区技能活动等方式普及工匠精神理念,唤醒职业自觉意识与职业荣誉感。
在“破”与“立”中增强社会认同,营造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工匠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承载着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民族基因,又彰显了以改革创新为特质的时代精神,是劳动者通过个体奋斗实现社会价值的重要内在动力。应有意识地引导个体劳动者将职业追求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全局,形成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同频共振、历史传承与时代创新相互交织的社会新风尚。要彻底破除职业学校是“托底教育”,蓝领工人“没有前途”等社会偏见,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讲好工匠故事、展示工匠形象,发挥典型人物榜样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广大劳动者见贤思齐,促进技艺活态传承;用好各类文博场馆、工人文化宫、工会院校、职工学校、工匠学院等场所,借助全媒体资源创新宣传手段与渠道,大力营造敬业、乐业、勤业、精业的社会氛围。
(作者单位分别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原标题:《数字经济时代还需要“工匠精神”吗?》
栏目主编:杨逸淇 文字编辑:于颖
来源:作者:沈斐 高杉
相关文章
咸宁网讯 记者吴青朋、通讯员邢杨报道:8月8日至9日,2025年湖北省职业健康技能竞赛在武汉举行,全省17个市州参赛,咸宁代表队以220分的总成绩荣获团体一等奖。此次竞赛由省卫生健康委和省总工会主办,主题为“弘扬工匠精神 建设健康中国”,竞赛设职业卫生监测评估、职业病危害工程防护与治理、放射卫生监测
2025-08-14 09:26:00
为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山东省纪委监委公开曝光5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分别是:山东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安民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等问题。2014年春节前至2024年2月,张安民先后多次违规收受管理和服务对象所送礼品、礼金。张安民还存在其他严重违
2025-08-12 17:18:00
深圳新闻网2025年8月7日讯(记者 王奕婷)南方科技大学附属坪山学校,由坪山区政府与南方科技大学联手打造,是一所高品质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传承南科大“敢闯敢试”的创新基因,学校深耕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贯通培养,以科技教育为鲜明特色,致力成为国际化、现代化、信息化的创新型未来教育标杆。深耕均衡 让每个
2025-08-08 16:11:00
中国铁塔在WAIC秀AI创新力:自研大模型、数字员工全安排上了
自研经纬大模型、AI智能体应用研发平台、数字员工“塔娃”……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上,中国铁塔展出了基于共建共享理念打造的数字底座以及丰富的AI行业应用案例。中国铁塔正加大AI等前沿科技创新布局,加快AI应用行业落地。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发展创新,离不开数字基础设施的关键支撑
2025-07-28 09: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