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坚守“人民城市”理念 筑牢内涝防治生命线——2025年沈阳城市内涝防治工程攻坚纪实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2 06:14:00    

编者按

2025年是沈阳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城建城管系统深化改革、提升服务效能的关键之年。为全面展示城建城管系统在城市建设、管理、服务方面的突出成绩,本报今起开设“匠心城建 品质沈阳——2025年沈阳城建城管系统高质量发展成果”专栏,向读者介绍沈阳市在城市更新、民生保障、城市精细化管理等方面的阶段性成果。

清晨的白塔公园内,市民王先生带着孙女在透水混凝土铺就的步道上嬉戏,脚下的生态停车场暗藏“海绵”玄机——大雨时吸纳涝水、晴日里化作休憩空间。不远处,工人们正为新建的调蓄湖栽植耐涝植物。“以前这里积水能淹到膝盖,现在孩子雨天也能来玩了。”

王先生的感慨,映射着沈阳以“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推进内涝治理的坚实步伐。将今年作为城市内涝防治能力提升攻坚年,沈阳这座城市正通过系统治涝、机制创新与民生融合,书写老工业基地转型的韧性篇章。

以人民需求锚定治涝方向

沈阳始终以“人民城市”理念统领内涝治理顶层设计。2024年,沈阳制定城市内涝防治能力提升三年工作方案,明确以“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为路径,到2026年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目标。

因此,今年沈阳围绕四大攻坚方向直击防洪排涝的民生痛点。

河道行洪能力升级。南小河与蒲河“握手”工程全线贯通,河道行洪效率提升50%,为城市涝水打通“外排动脉”;

地下管网韧性升级。陵北街、观泉路等38条道路雨水管线能力提升雨污分流改造全面竣工,新增雨水管线120公里,排水标准提至3年一遇;

调蓄空间功能升级。丁香东湖新增调蓄能力6万立方米,高官台湖新增调蓄能力5万立方米,加上原有的调蓄能力,共计能达到82万立方米,实现“涝蓄旱用、惠民于景”;

智慧防汛体系升级。1.5万个智能雨水箅子、500处积水监测点实时联网,构建“10分钟预警、30分钟响应”的防汛网络。

“治理内涝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对城市生命线的系统性重塑。”沈阳市城乡建设局负责人表示,通过三年攻坚,沈阳内涝高风险区面积已缩减42%,惠及人口超百万。

从“痛点清单”到“幸福答卷”

在铁西区工人村街道,72岁的张大爷指着楼下的下沉式花园感慨:“以前积水能漫到脚脖子,现在大雨天也能在花园畅行无阻了。”将老旧小区改造与海绵城市理念深度融合,50个社区完成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等改造,使绿化率不断攀升,惠及10万居民。在内涝风险不断降低的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市民在家门口享受到“绿色”福利。

今年以来,沈阳内涝防治三大标志性工程点亮民生。

长白内河与浑河连通工程,将长白岛片区的“涝水困局”彻底打破。通过河道拓宽、分洪闸建设,片区排水能力提升40%。皇姑芳溪智慧泵站扩建,将排水能力从原来不足一年一遇提升到3年一遇,辐射范围内的传统积水点全部消失。白塔公园“海绵+”综合体,生态停车场与海绵公园结合,暴雨时蓄滞2万立方米雨水,平日提供200个停车位和休闲空间,成为市民“家门口的安心屏障”。

从“攻坚治标”到“常态治本”

内涝治理绝非“一锤子买卖”。沈阳创新构建“专班统筹+制度保障+全民共治”长效机制,将治涝工程与城市更新、生态战略深度融合。

目前,沈阳正制度赋能破解治理难题。比如专班攻坚提效率,由分管副市长挂帅的市级专班,累计破解管线迁移等难题32项,建立“周调度、月考核”制度,项目审批效率提升60%。全民共治筑防线,依托“沈阳排水”APP“随手拍”功能,累计上报积水隐患点320处,95%纳入治理清单,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格局。

“过去管线施工要协调7个部门,现在专班会议当场决策,3天完成审批。”陵北街项目负责人感叹。沈阳的内涝治理,不仅是城市安全的底线工程,更是这座城市改革升级的缩影。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的关键节点,沈阳以治涝为抓手,探索“统筹安全与发展”的实践路径,与城市更新协同、与生态战略联动、与国家战略同频,用心书写温度和质感并重的民生答卷。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于海)

相关文章

沈阳一小区楼房“开裂”?多方回应:系外墙保温板开裂,工程队已进入维修

近日,有网传视频称,沈阳铁西区艳璐街3-1号楼“开裂”,裂缝从一楼延伸到二楼,缝隙使墙体外立面变形。视频中,拍摄者对楼房质量表示担忧。▲网传视频中“开裂”的楼房5月12日,铁西区艳华社区工作人员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有一栋楼外墙保温板开裂,正在维修、积极处理,“有鉴定说明不是楼体结构(的问题)。”该工作

2025-05-12 17:00:00

安康汉滨法院 | 茶香化心结 调解暖人心

5月6日,安康汉滨法院瀛湖法庭将一起离婚案件的庭审现场“搬进”双龙镇龙泉村民生茶社,法官与民生茶社调解员以茶为媒、以理服人,运用特色“品茶说理”调解法,成功化解了这起婚姻情感纠葛,为家事矛盾化解探索出“法庭+茶社”协同解纷的新路径。原告李某与被告张某携手走过近二十载春秋,共同育有两子。然而,性格差异

2025-05-12 14:47:00

促进城市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

近日,河南郑州市金水区某路口附近,因大量夜鹭栖居闹市,致使鸟粪遍布路面和车顶,被戏称为“天屎之路”;无独有偶,深圳市龙华区某地聚集了大量噪鹃,其尖锐的啼鸣声打破清晨宁静,让不少居民苦不堪言;还有野猪大摇大摆穿过南京市区,也给城市安全和秩序等方面带来了不小影响。野生动物频繁现身城市,无疑是城市生态环境

2025-05-12 06:49:00

坚守“人民城市”理念 筑牢内涝防治生命线——2025年沈阳城市内涝防治工程攻坚纪实

编者按2025年是沈阳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城建城管系统深化改革、提升服务效能的关键之年。为全面展示城建城管系统在城市建设、管理、服务方面的突出成绩,本报今起开设“匠心城建 品质沈阳——2025年沈阳城建城管系统高质量发展成果”专栏,向读者介绍沈阳市在城市更新、民生保障、城市精细化管

2025-05-12 06:14:00

马拉松赛跑出城市新活力

马拉松赛事已成为很多城市亮丽的流动风景。今年4月20日,全国有43场马拉松赛事开跑,这天也成为官网记录中举行马拉松比赛数量最多的一天。从星星点点到遍地开花,马拉松赛事为何能吸引越来越多的跑者和城市?赛事流量如何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发展前景广阔4月19日,全球首场“人机共跑”半程马拉松赛事(以下简称“亦

2025-05-11 07: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