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35万公里!我国首次实现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6 17:28:00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心获悉,北京时间2025年4月23日凌晨,我国首次成功实现地月距离(约35万公里)尺度的卫星激光测距。

这次卫星激光测距新技术试验,由中国科学院“地月空间DRO探索研究”A类先导专项通过DRO-A卫星单角锥反射器与1.2m口径望远镜地面激光测距系统开展。

上海天文台研制的单角锥激光角反射器

试验由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心组织实施,上海天文台负责星载反射器研制、云南天文台负责地面激光测距系统研制、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负责卫星平台研制。

其中,星载反射器采用大口径单角锥设计,攻克微弧度级二面角控制、低温差镜体热控、速差匹配远场衍射设计技术,最大化提升了反射能力。

地面激光测距系统通过优化望远镜指向精度和极微弱信号识别处理技术,成功捕获到DRO-A卫星反射器反射的激光回波光子。

DRO-A卫星激光测距回波信号截图

相关技术可支持我国地月乃至深空距离的高精度卫星测距和时差测量。

后续,科研团队将组织更多天文台站参与观测,继续提升测距系统性能,优化单角锥反射器设计,进一步巩固我国在地月空间探索领域的技术优势。

原标题:《35万公里!我国首次实现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

栏目主编:任荃

来源:作者:文汇报 许琦敏

相关文章

深刻认识加强区域国别研究的紧迫性

  我国的区域国别研究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出于开展外交工作的需要,周恩来总理主持召开了关于加强研究外国工作的会议。会后,中央外事小组等起草了《关于加强研究外国工作的报告》。之后,一批区域国别研究机构在高校建立,包括北京大学亚非研究所、南京大学近现代英美对外关系研究室等,但当时的主要任务是翻

2025-04-28 15:03:00

勇毅前行·一季度经济观察丨“AI+” 让物流运行插上“腾飞翅膀”

今年以来,在应对各种挑战的过程中,物流业积极拥抱新技术,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的能力,也为经济实现稳中向好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当传统的物流业遇上AI,会发生怎么样的质变?北京的一家物流数字企业负责人介绍,今年他们的重点发力方向就是利用大数据和AI系统来提高公路货运的效率。作为一家公路网络货运平台企业,这

2025-04-28 00:04:00

山西木耳酱罐头首次出口

4月27日从太原海关获悉,经太原海关所属的相关机构检验合格,我省一家企业生产的25吨木耳酱罐头发往马来西亚。这是山西木耳酱罐头首次走出国门。 据了解,出口木耳酱罐头的企业为山西凯希菌业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专门从事食用菌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去年12月,海关部门了解到该企业有出

2025-04-27 19:13:00

35万公里!我国首次实现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心获悉,北京时间2025年4月23日凌晨,我国首次成功实现地月距离(约35万公里)尺度的卫星激光测距。这次卫星激光测距新技术试验,由中国科学院“地月空间DRO探索研究”A类先导专项通过DRO-A卫星单角锥反射器与1.2m口径望远镜地面激光测距系统开展。上海天文台研制的单角锥

2025-04-26 17:28:00

我国首次实现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

新华社昆明4月25日电(记者王贤思、严勇)记者25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获悉,科研团队近日成功探测到距地约35万公里的DRO-A卫星激光回波信号,标志着我国首次实现地月距离尺度的卫星激光测距。这相当于科学家们用一个精准的“宇宙手电筒”照向35万公里外的卫星,通过计算激光反射回来的时间,像用尺子量距

2025-04-26 01: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