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民生3·15 维权天天见丨广东省消委会:扫码支付弹窗广告坑太多,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11:45:00    

近日,羊城晚报记者从广东省消委会获悉,在省市场监管局指导和大力支持下,2024年省消委会积极履职,主动作为,强化消费维权,成效突出。

扫码支付隐藏陷阱,消费者权益易遭侵害

扫码支付近年来迅速普及,成为消费者支付主流方式。然而,扫码支付在便利消费者同时也产生一些消费陷阱,主要有:一是诱导消费,扫码后出现“领红包”“享优惠”等宣传页面,消费者点击后实质是开通会员充值、自动续费等增值服务,隐蔽性高且事后难以查询。

二是隐形收费,部分商家在扫码支付过程中设置隐形收费项目,部分还伪造二维码,若消费者在支付时未仔细核对账单,就会被多收费用。

三是个人信息泄露,扫码支付过程中要求授权访问个人隐私信息,消费者隐私容易泄露。

【案例】

消费者冯先生在停车场扫码缴费时,弹出可使用某手机积分兑换停车券的宣传信息。为享受优惠,冯先生按操作进行了兑换,回家后却发现竟被强制办理一个“30元欢乐享套餐”且无法取消,遂向消委会投诉。

经介入调查,相关积分兑换内容为商家通过某公司投放的信息流广告,经反复调解后,商家同意取消套餐并退还30元。

【点评】

扫码支付几乎涵盖日常生活所有消费场景,未来随着5G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还有更广阔应用。为保障消费者权益,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二维码发布平台和商家资质的审查,明确个人信息收集和使用的边界。

同时,支付平台需加强安全监控,制定行业操作规范,实施检测恶意链接、限制免密支付额度等措施。

此外,消费者在享受便捷支付的同时,要提高安全意识,不随意扫描来源不明二维码,仔细查看支付页面信息,同时谨慎开通免密支付,不绑定大额银行卡,避免掉入扫码支付陷阱。

直播带货问题仍然多发,虚假宣传投诉反映大

当前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对直播电商的监管,但由于其发展速度快、经营模式多元、消费场景复杂,虚假宣传、产品质量等投诉依然较多,消费者反映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直播间以“库存告急”“即将售罄”等用语制造紧张感,诱导消费者下单,实际上后台库存充足。

二是主播通过虚高标价、划线价进行虚假比价,对消费者进行价格优势误导,实际价格与日常销售价相同。

三是在直播过程中故意隐瞒产品的重要信息,误导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后续拒不履行承诺。

【案例】

消费者庄先生在观看某品牌的官方旗舰店直播间销售精华水时,因对方宣称该商品直播间促销价格399元,平时专柜价格4700多元,且该链接仅剩最后一单,故立即下单购买。

但在直播结束后,却发现该店铺内商品价格仍旧为399元,同时检索发现在其他电商平台的同一品牌官方旗舰店中,该商品价格也均为399元。对此消费者立即进行投诉,经过调解,商家进行退款处理。

【点评】

直播电商提供虚假信息诱骗消费者与其进行交易,是不诚信的经营手法,已涉嫌违反法律法规,长此下去,既不利于企业的自身发展,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

对此,平台应加强对直播间的审核、监督,对不规范直播行为采取限制措施;商家则应严格遵守直播规范,坚守诚信经营的底线。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在直播购物时应保持理性,要仔细了解直播间的促销活动规则,进行多方比价,避免被直播话术诱导,购买后保留好订单信息、支付凭证、直播截图等,以便维权时使用。

文|记者 马灿 通讯员 粤消宣

相关文章

河南60岁以上老人新增补贴!这样申请能拿1.2万

7月21日,记者从省民政厅获悉,近期该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商务厅和省市场监管局联合印发《河南省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面向居住在我省的年满60周岁(计算时间截至2025年12月31日)老年人购买居家适老化改造产品给予补贴,每房补贴上限为1

2025-07-22 09:11:00

市公安局、市教育局提醒:学生和家长需警惕八种诈骗

日前,市公安局、市教育局联合发布近期高发的8种电信网络诈骗类型,提醒学生和家长要提高防骗意识,保护财产安全。1.游戏交易类诈骗:骗子以低价销售游戏装备、皮肤等为诱饵,诱导学生在虚假交易平台交易或私下转账,得手后便将被害人拉黑。警方提醒:游戏交易务必通过正规平台,切勿轻信“低价”“免费”等话术。2.兼

2025-07-08 11:12:00

身份证到期,到底该怎么换?

近日,不少网友发现自己身份证即将到期了。2004年年末至2008年,是我国集中换发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的时期。今年则是首批有效期20年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的到期换领高峰年。那么身份证到期之后到底该怎么换?一起了解↓↓↓提前多久去办2004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规定,二代身份证按

2025-07-05 16:05:00

多地车主遇车险“李鬼” 贪便宜导致理赔“无门”

一段时间以来,乘用车市场火热,给了“有心人”钻空子的空间——“山寨保单”频现,投诉量大增。上海证券报记者近期调研发现,有业务员冒充知名保险公司,将“统筹保险”包装成正规商业保险,甚至低价进行推销。消费者往往付款后才发现保单并非由正规保险公司出具,而是汽车服务公司出具的统筹单。此外,有消费者遇到假公司

2025-06-24 09:25:00

警惕“代购购物卡”新骗局,市民兼职跑腿险成洗钱“工具人”

本想通过兼职跑腿赚点外快,没想到险些沦为诈骗分子的“工具人”。近日,市民小木在某二手交易平台遭遇新型骗局,对方以高额跑腿费为诱饵,要求其代购大额购物卡并索要卡密。所幸因银行卡受限,小木躲过一劫。记者调查发现,类似骗局近期频发,提醒市民提高警惕。“当时觉得就是跑个腿,没想到差点被利用。”小木回忆道。他

2025-06-23 09:06:00